母鸡抱窝的启示

2013-06-29 10:59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 鸡抱窝就是母鸡孵小鸡。记得小时候,每年正、二月间,几乎每个农户人家的堂屋正中的担几下面,总会有一个甚至几个鸡窝,蹲在窝里的老母鸡纹丝不动,圆睁了眼睛盯着看。
    看什么?不知道。孩子的好奇直到长大成年,直到成了一名老师,才悟出其中的一些道理。

 

关键词:静心   刻苦

    有句俗语叫“像个不扎窝的老母鸡”,专门形容一个人好动坐不住。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:鸡抱窝必须心静,否则扎不住窝,鸡蛋忽冷忽热,就会“旺蛋”(毛蛋),孵不出鸡来。母鸡孵蛋期间,吃食、喝水都宅在窝里,除了下窝拉屎那一刻功夫,绝对不离开鸡窝半步,任凭你怎么驱赶,即便人把她提留出来,她也会立马回窝,日日夜夜,寂寞清苦,无怨无悔。一窝鸡抱下来,母鸡瘦骨嶙峋,翅膀下、腹部的鸡毛会掉落精光。
    当老师也是如此,如果心不静,坐不住,经不起干扰与诱惑,心猿意马,也同样培育不出学生。须知育人是一项长年累月、耗时耗力的工作,容不得心浮气躁,容不得三心二意。心静了才能坐下来研读教材、研究学生,精心设计教学方案,批改作业,才会不厌其烦教导学生,助力学生成长。

 

关键词:恒心  坚持

    所谓“鸡鸡二十一,鸭鸭二十八”,说的是鸡蛋孵出小鸡必需的时间。上面说的静心是心态,刻苦是态度,那么恒心与坚持就是意志力与精神。母鸡抱窝的二十一天,舍弃了野外觅食的自由自在,放弃了鸡群呼朋唤友,无论白天还是长夜,默默地守护着,尽心尽力,直到一个个小鸡破壳而出。漠视动物的恒心是人的错误。
    人的职业生涯少说几十年,大部分教师终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,难免会遇到挫折、失败、误解、委屈、低谷、不公正,更需要恒心、坚持和意志力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,一辈子只能做教育一件事,专心致志,躬耕三尺讲台,笔墨春秋,终会桃李满园。

 

关键词:爱心   责任

    小时候对鸡抱窝的好奇和顽皮让我吃过苦头。不信你试试靠近正在抱窝的母鸡,温顺的母鸡立刻就会本能地梗直脖子,浑身羽毛骤然竖起,龇牙咧嘴,发出呜呜的吼声向你发出警告。此时假如你再伸手过去,不然会遭受奋力一啄,鲜血淋漓!接受几次教训后的我,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,也渐渐懂得,护窝是母鸡的本能,猪啊猫啊狗啊,再强大的对手,母鸡也敢挺身而出。这股勇气来自于哪里?爱与责任。
  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老师对教育、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一份情怀。“范跑跑”们让人不齿,校园性侵案让人扼腕,一窝老鼠坏一锅汤。但同时我们还看到教育战线和千千万万的校园里,有更多的孟二冬,有更多的张丽莉,正是因为有这些草根教师,支起了中国教育的天空。

 

关键词:学习    经验

    母鸡抱窝的本领也是需要后天学习,经过多次抱窝的实践才形成的。初为抱窝的母鸡,有时常扎不住窝跑出去溜达的,有不知轻重踩破了鸡蛋的,有不知道翻蛋导致下面的鸡蛋达不到温度而“旺蛋”的,有翅膀小了鸡蛋多了而顾不了全体的。
    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。初为人师,热血满腔,但因为教育经验不足,教学方法不当,同样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。这就要求教师的一生必然是孜孜不倦、学习不辍的一生。“问君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要教一生学一生,不断更新观念,更新知识,热情主动地投身新课程改革,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,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民教师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3-06-29 11:0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